麗花

 

   課堂上老師曾說,交談這本書給人感受作者一種自制的感受,我深深的認同。在歡愁歲月這文章中,可體會林文月女士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及教育方法。看似淡淡的,實際上卻深深地關心著,在兒女身旁陪伴給予指點,不過分干涉卻有一定的原則,讓我感觸良多。

 

   文章從兒子準備出國,詢問學校,了解各地地理氣候、異鄉習俗、生活狀態中,淺淺道出為人母的擔憂與喜悅。敘述對孩子的尊重,培養其獨立自主精神,雖然有期許,依然以孩子意願為中心。兒子原本不想出國,但在其自我觀察及反省下最後找尋資訊出國進修。文章中這是他的決定,我和他的父親都沒有干預影響他;雖則結果相同,過程確有別。』沒有說希望兒子留學但卻帶出其中意思,婉約說著每一個父母所要最佳結果。

 

   『孩子原是無法選擇父母的』這句話道出我許多說不出口的情緒,是歡喜、是無奈、更是夾雜著些許懊惱與後悔。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,總是少了些堅持、耐性與同理心。總是撞到壁,痛了,才知回頭。跌跌撞撞一路走的驚險萬分。看林女士與女兒的交手,讓人敬佩。孩子在學習,父母何嘗不也是在學著,扮演一位適當的家長。

 

     歡愁歲月文章中,我欣賞其轉折處的處理手法,簡單一句但又是那麼巧妙,『我當然知道事情的大概』、『孩子原是無法選擇父母的』、『我決心讓事情自然發展和淡化』自然銜接內文,短短一篇記載著與兒女相處點點滴滴,真情流露無遺。期許自己與林女士一樣與自己兒女維持一份美好關係。

 

 

 

飲膳札記˙紅燒蹄參

 

     民以食為天,中國飲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。無論大宴小酌,總是期盼能夠有豐盛菜色,讓客人滿意。身為女主人的林女士,自婚後才開始學烹飪,卻數年後在家宴請師長好友小聚敘談,且加以記錄。如今能出書成冊,其用心與毅力令人讚佩。

 

   飲膳札記的文章記載較口語化,從食材挑選、處理過程、烹煮程序,皆詳細說明,連鍋具及盤面裝飾亦無所遺落,讓讀者能從文字敘述中充分明白如何烹飪這道菜餚,是文章的特色之一。

 

     其二由於菜餚的關聯,引起過去記憶,與師長朋友歡聚小酌的情景,總是帶著濃濃思念情懷。那菜香、酒濃及令人欣羨的師生情誼的深刻描述,也是使讀者欣然嚮往。

 

   但由於太白話,會有許多虛詞和重複的字。就紅燒蹄參而言;

 

   如第二段

 

   「這是由蹄膀與海參相配而成大型菜餚,此分述之。先記述紅燒豬蹄膀的部分。因為蹄參配合,豬蹄無須選用肥大肉,而以較小且皮與肉均勻為宜。」

 

     第三段中

 

   「紅燒,無需用鹽,鹹度全賴醬油,醬油用量稍多,但因漸漸燜燒之後,醬色會自然轉深,而初時不必擔心過淡過淺。」(這兩段挑出的毛病,大好!大好!用心仔細,眼光犀利。)

 

     將做菜寫成文章,能讓人有動手試試,卻不會擔心失敗。也是這本書的另一份成就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riting2014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