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未央曲──〈交談〉雜思

金玉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沒有唱完的歌!

林文月其實也算善待讀者的,我甚至覺得,她在期待她文字上的知音。她的文章表面就像那雙影子戲的手,內容的背後,才是光線投射牆上呈現千變萬化讓人迷幻的手影。

散文集,原出版序〈無聲的交談〉一文文章尾聲寫著:

這本散文集取名為《交談》,是因為集內有一篇記敘某次在異鄉與朋友交談的文章。於今回想起來,那個陰濕寒冷的午後,我們的交談並不熱烈,但彷彿又混著與朋友交談、與自己交談、甚至於與古今同道交談的複雜心境……

序,乃說明作者著作之旨趣及經過。此書取與〈交談〉一文同名,可揣此篇文章(或者可以說,文章中的主角)在作者心中的位置與份量!本文就以作者所言「與朋友交談、與自己交談、甚至於與古今同道交談」作遐想……

〈交談〉一篇文字不多,但其中所藏之情、之語,頗能引起讀者之遐思,尤其不經意的幾個字、幾句話,所透露出的訊息,又是況味十足,就先從人物說起:

我的朋友」,朋友?男的朋友?年輕時的同學?舊時的男友?無緣的情人?他可以有很多身分,也可能只有一種身分,但無論如何,是一個和作者過去生活有交集的人(「我們漫談著別後種種。交換著一些共同認識的及不認識的人的消息,……」)而且應該是年輕時就認識的,否則,作者不會有「忽然也注意到朋友髮間增添的一些霜白的顏色」是深秋了。」的感慨!

這位朋友,當年和作者有著怎樣的情誼,作者隱藏得很好,但又不小心的透露出了些許訊息,試著拆解文字當中所隱藏的流動情愫:

此情待追憶

兩位久別卻在異地重逢的「朋友」,為何會在深秋季節,濕冷的天氣選擇去海邊參觀一座廢棄工廠改建的兒童遊樂場?其中是否隱藏著想找回兩人「共同記憶」的企圖,他們或許曾經一起同遊過某個海邊的歡樂場景?我想應該是肯定的!當朋友提議去看一處濱海的公園時,作者非但沒反對、不驚訝,而是「這個建議倒是令我感到欣慰。」她為何感到欣慰?意寓著兩人仍然心意相通的幸福感吧!天空還飄著雨點,強風吹亂了她的頭髮,但作者彷彿有一償心願的滿足感,「我覺得很久沒有聞到這種海風的味道了。」季節不同、景物皆非,但味道卻仍深刻留在記憶中。可惜,天公不做美,閒雲潭影日悠悠,許多事情錯過就是錯過了,即使想留住甚麼,都無法輕易可得,「其實是我挑錯季節而來的」,作者心裡的一句話,明明白白已知,曾經滄海、人是物非了!

能飲一杯無?

林文月心中的詩詞豈止千百篇,而當他朋友說要帶她去喝杯酒時,她想到的是「眼前亮起一堆熊熊燃燒的爐火,這樣陰冷的天,合當是樂天問劉十九『能飲一杯無?』的背景。」若以兩人代入詩中樂天與十九的關係,那位朋友就如在天欲雪的黃昏,紅泥小爐上正溫著新酒,寫著邀帖約友人前來共飲的白居易,而林文月則是踏雪踐約的劉十九;甚麼人會在如此寒冷的天氣,出門赴一個飲酒的邀約,當然是好朋友,興趣相投可以無所不談,甚至可一醉方休的知己。作者與這位異地重逢的朋友,以古照今,兩人關係不言而喻!

〈問劉十九〉不過是一張包裝紙。它包裹著的內容物絕非「歡迎你來。」「謝謝你陪我。」二句那麼簡單。當他們對坐在兩張軟硬適度的絨布沙發椅中,手中各自握著酒,爐火映紅了兩人的臉龐,作者與對方交談著,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著,文中提及不多,不禁令人懷疑,是壁爐前怎樣的一席話,使他們更為接近了?

當時已惘然

我們這種人」那位朋友這樣說著,雖然後來又改口稱之「有一種人…」,作者心忖,朋友的這一停頓「似乎在思索用詞妥否」,為何需要經過思索?是今已非昔,措詞須加迴避甚麼嗎?

「我們」這兩個字,有一種緊密的關係──

「我們漫談著別後種種。」

「我們好似被陰沉的外景所影響……」

「我們看到遊樂場的大部分……」

「我們各取所需(各自點的酒)」

我們這種人

我們更為接近了。

在這麼一篇與朋友在異地相逢的文章,若兩位只是泛泛之交,也無需大費筆墨了,而在這許多的「我們」背後,藏著多少的晦昧情愫,似乎也有蛛絲馬跡可循!在文章末端,兩人在小酒吧的爐火邊交談,讀者已經可以勾勒出兩人或許曾經發生的過往,有點遺憾、有點悵然──

朋友口中的「我們這種人」,說明兩人都是不停驅策自己、要求衝刺的人,而作者雖然不經意的說溜了嘴,有關於她的翻譯計畫時,她是真的不經意?還是潛意識中的故意?

我的話不知有沒有聽進朋友的耳中,可是我有一種非說完不可的願望「與其說是作給別人看,不如說是作給自己看。對,我想為要給自己一點甚麼交代,或者也可以說是證明吧。」

而這一段話,其實對應的就是前面的那一句「唉,有些話說了會後悔,但是,不說也可能更後悔。

所謂作者「不說也可能更後悔。」指的是甚麼事?我想只有作者自己心知!但讀者卻可以憑字想像,或許當初兩人就是不願放棄人生理想,卻又不敢提出心中所願,許多事情沒說清楚,不明白對方心思,甚至誤解或辜負了對方的情意,白白錯過了甚麼!多年後相聚,雖相談甚歡,兩人更為接近了,只是,當時也已惘然了!

〈交談〉一文,前前後後讀它不只十次,每次閱讀都令人心神為之盪漾,如此簡單易懂的文字、平淡情節的內容……,但常言:魔鬼藏在細節裡!善於駕馭文字的大師級作家,用字遣詞、推敲鎔裁,既要傳達出她所要表達的,又要隱藏其所不想明說的,為了讓其文字簡易近人卻餘韻無窮,平順淡雅卻又朦朧曖昧,她使用了許多技巧,例如:

一、古今相應成趣

綠螘新醅酒,紅泥小火爐。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」白居易的紅泥小火爐,穿越時空一千多年,成了小酒吧裡那個好看的壁爐,木材熊熊的燃燒著。

二、冷熱情意交融

「風相當強,我不覺的豎起外套的衣領,連風衣的大領子一起拉了起來,髮絲任風吹拂,亂髮有時飄到頸後,偶爾則覆掩半邊的臉孔……」

「爐火映紅朋友的臉龐,杯中的液體也漾晃晶瑩。我的雙頰已可感到室內的溫熱。」

車內的餘溫讓體感覺得舒暢,那杯中漾晃晶瑩的液體,也產生了一點催化,然而,壁爐前的一番交談,才是內心真正由冷至熱的轉化劑。

三、慵懶猶豫情懷

我的朋友……眉際眼神有些許慵懶。其實,我自己的眼神眉際恐怕也稍有猶豫……

「慵懶」與「猶豫」皆是非常抽像的詞語,因為自己稍有猶豫,對應到對方,則認為朋友也有些慵懶,是怎樣的一場相聚,用著如此曖昧不明的形容詞描寫兩人的表情?文章開始的第一段,就已經引領讀者進入遐思的境地!

四、餘音裊裊繞繞

〈交談〉是一首未央曲,是甚麼話,不說會更後悔?然後,在劈拍作響的爐火前他們又說了些甚麼,一掃兩人的慵懶與猶豫,讓彼此更為接近?那些沒有寫出來的交談內容,在讀完〈交談〉一文後,卻如餘音在讀者腦海中裊裊繞繞。

2014/02/1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riting2014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